
We read to know we’re not alone.
我們閱讀,是為了知道我們並不孤單。
📌「親子共讀」重要嗎?
- 為什麼所有人都在提倡親子共讀呢?
- 幼兒不識字共讀有意義嗎?
- 幾歲開始親子共讀呢?
- 幼兒沒有耐心一起閱讀怎麼辦?
- 要如何挑選適合幼兒的書籍呢?
- 家長講故事技巧不好影響親子共讀效果?
如果你有上述疑問,就先來看這張情境表,來釐清一先觀念。
情境 | 答案 | |
---|---|---|
1 | 幼兒不識字,沒意義 | ❌ |
2 | 孩子不喜歡先暫緩 | ✔️ |
3 | 不一定要晚上共讀 | ✔️ |
4 | 等學校老師教就好 | ❌ |
5 | 要求孩子回答正確 | ❌ |
6 | 愈貴的書愈有價值 | ❌ |
7 | 一起邊讀邊角色扮演 | ✔️ |
8 | 做一個舒適的閱讀空間 | ✔️ |
9 |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 ✔️ |
接下來本篇文章將詳述親子共讀的重點及技巧,並且分齡建議家長該如何挑選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相信對新手爸媽一定有幫助。
📌【親子共讀目的】閱讀習慣的建立
孩子出生是一張白紙,很少人天生就喜歡閱讀,而閱讀主要是靠後天啟發並且逐漸培養成一種習慣,後,才會漸漸愛上閱讀。
親子共讀會隨著孩子年齡有不一樣的做法。家長務必記得「閱讀應該是一件輕鬆享受的事情」。
情境一 |
---|
![]() |
情境二 |
---|
![]() |
情境三 |
---|
![]() |
閱讀習慣-重點1 | 閱讀是一種後天習慣 |
閱讀習慣-重點2 | 家長是孩子的閱讀啟蒙師 |
閱讀習慣-重點3 | 親子共讀是親子相處的生活方式 |
閱讀習慣-重點4 | 閱讀應該要很輕鬆很享受 |
閱讀習慣-重點5 | 閱讀並沒有標準答案 |
閱讀習慣-重點6 | 親子共讀不是在做特訓 |
📌【親子共讀最佳時機】愈早愈好

孩子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是6歲以前,因此這個階段如果養成閱讀習慣,會受用一生。
如果父母喜愛閱讀,孩子也會跟著模仿父母閱讀的動作而漸漸愛上閱讀。
但千萬不要以老師的姿態教導孩子,會有反效果,一但孩子對閱讀產生恐懼就應該要先暫緩。
學齡前共讀-重點1 | 孩子會模仿家長閱讀行為 |
學齡前共讀-重點2 |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偶像 |
學齡前共讀-重點3 | 家長愛閱讀,孩子也會愛上閱讀 |
學齡前共讀-重點4 | 家長不要以老師的姿態進行親子共讀 |
📌【親子共讀好處】專注力培養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孩子不會因為進行親子共讀後變得很會「讀書」。
但喜愛閱讀並且專注發展自己興趣的孩子,通常未來表現都不會太差,而且做事游刃有餘不慌張。
他們可以自律的輸入新知並且歸納總結成自己的認知。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就有閱讀習慣,習慣產生閱讀行為,加上興趣驅使孩子願意走出家門看世界。
當孩子的心與世界連結愈多,世界觀就愈大,這就是培養世界觀的秘訣之一。
親子共讀的8大好處
自律 |
---|
![]() |
專注 |
---|
![]() |
表達 |
---|
![]() |
歸納 |
---|
![]() |
情緒 |
---|
![]() |
興趣 |
---|
![]() |
世界觀 |
---|
![]() |
影響力 |
---|
![]() |
親子共讀好處-1 | 提升專注力 |
親子共讀好處-2 | 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
親子共讀好處-3 | 容易找到興趣 |
親子共讀好處-4 | 總結歸納的能力 |
親子共讀好處-5 | 自我價值感價高 |
親子共讀好處-6 | 情緒穩定 |
親子共讀好處-7 | 擁有世界觀 |
📌【親子共讀年齡】0-6歲選書技巧
書的含金量很高,從古至今都一樣。
一個人是無法賺取認知以外的財富,
而知識的輸入習慣最好從學齡前就開始培養。
家長以身作則的帶領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鼓勵孩子依照興趣去挖掘書中的寶藏。我認為培養閱讀習慣就是送給孩子人生中最美好的禮物之一。
那麼,究竟親子共讀選書重點有那些呢?
其實,親子共讀是有分年齡階段的。
親子共讀-0歲 | 孕期就可以開始進行 |
親子共讀-0-1歲 | 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
親子共讀-2-3歲 | 多給予感官刺激 |
親子共讀-3至5歲 | 喜歡問為什麼 |
親子共讀-5至6歲 | 推理能力及想像力 |
0歲親子共讀技巧》孕期就可進行
「0歲就開始親子共讀」,
聽起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但別忘了,胎兒大約在孕期24至28周時,開始對聲音有反應,但主要是聽得到媽媽的聲音。
媽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書、聽自己喜歡的音樂,保持心情愈快並且多和寶寶說說話,讓寶寶可以「聽得到」,並且感受到媽媽的存在。
因此,0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
![]() |
![]() |
0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1 | 媽媽看自己喜歡的書 |
0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2 | 媽媽聽喜歡的音樂 |
0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3 | 家人盡量讓媽媽要保持心情愈快放鬆 |
0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4 | 媽媽多和寶寶說說話 |
0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5 | 讓寶寶可以「聽得到」,並且感受到媽媽的存在。 |
0-1歲親子共讀技巧》建立安全感
人類安全感最初的源頭就是嬰兒時期的依附關係。
孩子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若能得到照顧者立即的正向回應,就能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值得被重視的對於未來自我認同感的培養極其重要。
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孩子雖然還聽不懂故事內容,但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和表情。建議可以選擇一些色彩鮮艷的幼兒布書。
因此,0-1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
![]() |
![]() |
0-1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1 | 主要照顧者的立即的正向回應 |
0-1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2 | 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愛著 |
0-1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3 |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被重視、有被尊重 |
0-1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4 | 家長可以透過誇張的表情和肢體敘述故事 |
0-1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5 | 家長可以選擇色彩鮮艷的撕不爛咬不爛幼兒布書 |
2-3歲親子共讀技巧》給予刺激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探索、好奇心旺盛、喜歡東摸摸西摸摸;甚至有一點小叛逆,不喜歡被控制。
在安全範圍內,家長可以多讓孩子多去觸碰不同材質的物品並了解因果關係,比如:棉被是軟的、冰塊是冰的、水會往低處流、刀子是危險的、綠燈才可以過馬路。
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孩子熟悉認各種聲音、認識更多的單字詞彙。
建議可以選擇內容簡單的硬頁童書繪本。
因此,2-3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
![]() |
![]() |
2-3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1 | 孩子喜歡探索、好奇心旺盛、不喜歡被控制 |
2-3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2 | 大量倚賴「感官」來認識周遭事物 |
2-3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3 | 孩子開始對於了解因果關係有興趣 |
2-3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4 | 家長可以選擇內容簡單的硬頁童書繪本 |
3-5歲親子共讀技巧》愛問為什麼
大概2歲以後,孩子的大腦「前額葉」逐漸發達,開始會理性思考並且動手解決問題。
這時候孩子「因果關係」表現更明確,並且可以參考他人的意見解決問題。
由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邏輯思考」才剛始發展,因此解決問題的辦法通常比較少,只要成功一次就會認定只有一種解決辦法,比較固執不知變通。
另外,3歲半以後孩子情緒較穩定;4歲以後孩子會發展出合作概念並且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孩子可以動腦思考,幫助孩子明白解決辦法並不只有一種。建議家長可以選擇因果關係的翻翻書或是操作類的書,比如:貼紙書、連連看的親子互動書。
因此,3-5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
![]() |
![]() |
3-5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1 | 孩子開始會理性思考 |
3-5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2 | 孩子開始會動手解決問題 |
3-5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3 | 孩子對於因果關係的執著 |
3-5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4 | 家長可以選擇翻翻書或是操作類的書 |
5-6歲親子共讀技巧》推理及想像
這個階段的孩子解決問題不再是只有一個辦法,他開始懂得變通,並且像偵探一樣推理事件的緣由和運用抽象思考去想像可能造成的後果,他們開始理解物品或事件的關係。
所以在這個階段也很適合培養孩子的整合資訊能力以及總結事件能力。
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讓孩子可以提升變通、推理、想像的能力,並且理解事件的過程與主次關係。建議家長可以選擇推理類的書,比如:推理類的遊戲書或桌遊。
因此,5-6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
![]() |
![]() |
5-6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1 | 孩子推理的能力 |
5-6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2 | 孩子對於抽象概念提升 |
5-6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3 | 孩子懂得變通,理解事件的過程與主次關係 |
5-6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4 | 家長多讓孩子表達想法或是換孩子說故事給家長聽 |
5-6歲親子共讀-選書技巧5 | 家長適當的給予方法和建議 |
📌【親子共讀失敗】必經過程
情境一 |
---|
![]() |
情境二 |
---|
![]() |
情境三 |
---|
![]() |
剛開始進行親子共讀也許會讓人很挫折,孩子表現對閱讀沒有興趣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失敗。
多試幾種書籍給孩子試試看,比如:這次買水果類別的童書沒興趣,那就換成車子類別的童書。
另外,請父母抱著平常心看待親子共讀,畢竟每個孩子的發展都不一樣,就算是天才也不可能照表操課並且每項評估都達到社會所期待的標準。
孩子是人不是機器,家長要讓孩子真心愛上閱讀,而不是強迫孩子,他的身心才會往正向發展。
📌【總結】親子共讀可持續至成年

親子共讀沒有終點。
人的一輩子都可以進行親子共讀,甚至可以把這項活動當成是一種家族或家庭的遊戲類別活動。就像我們會去參加「讀書會」,只是相較之下親子共讀比較輕鬆沒有壓力。
其實,有些看起來無用的知識點才是孩子人生成功的敲門磚,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可以派上用場的認知是哪一個,所以才更需要透過大量閱讀擁抱這世界的不確定性,而父母盡早引導幼兒開始進行親子共讀,培養閱讀習慣從家庭做起。
閱讀滋養自己,讀書符合社會期待。
微不足道的「小習慣」,也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