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 does not matter how slowly you go as long as you do not stop.
只要不停下,走得多慢都無所謂。
📌【前言】遲緩兒其實很普遍
慢飛的孩子-DD兒童發展遲緩
10年前比較少會聽到「遲緩兒」這三個字,更沒想過會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當我帶著孩子看診和做早期療育相關訓練才發現,其實遲緩兒其實很普遍。
情境一 |
---|
 |
▲疫情期間孩子都待在家裡,較少機會到戶外接觸新刺激。
情境二 |
---|
 |
▲疫情期間大家都戴口罩,導致孩子看不到大人嘴型練習說話。
情境三 |
---|
 |
▲現代孩子接觸3C產品時間過長,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
由於少子化影響,家長沒有可以比較的對象,所以孩子往往是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才被老師告知有發展遲緩的狀況。
📌兒童早療人口比例
根據健保署統計,國內0到6歲學齡前兒童因發展遲緩接受早療人數,10年來翻倍成長,疫情後更快速攀升,近年已經突破10萬人。
全台各大醫院聯合評估及早療嚴重塞車,光等待評估就要排上6到9個月。
衛福部社家署公布「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概況」,顯示兒童發展評估需求逐年增加。
- 2022年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服務個案通報共30,907人,其中男性21,460人(占69.4%),高於女性9,447人(占30.6%)。
- 若觀察個案年齡,以「2-未滿3歲」8,366人(占27.1%)為最多,「3-未滿4歲」 6,082人(占19.7%)次之,「4-未滿5歲」5,719人(占18.5%)再次之。。
- 通報來源以醫療機構13,952人(占45.1%)為最多,其次為社福機構7,244人(占23.4%),再次為幼教機構6,553人(占21.2%)。
📌兒童發展遲緩的定義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
- 本法所稱發展遲緩兒童,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發給證明之兒童。
- 發展遲緩兒童再評估之時間,得由專業醫師視個案發展狀況建議之。
📌5個兒童發展遲緩的早療判斷重點
根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
- 本法所稱發展遲緩兒童,指在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等方面,有疑似異常或可預期有發展異常情形,並經衛生主管機關認可之醫院評估確認,發給證明之兒童。
- 發展遲緩兒童再評估之時間,得由專業醫師視個案發展狀況建議之。
認知 |
---|
 |
▲難以辨別顏色、形狀、數量等。
語言 |
---|
 |
▲說話晚、詞彙少、語法錯誤等。
運動 |
---|
 |
▲翻身、坐、爬、走、抓握等動作發展遲緩。
社交情感 |
---|
 |
▲缺乏眼神接觸、難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圖等。
生活自理 |
---|
 |
▲穿衣、吃飯、上廁所等。
遲緩兒早療判斷-1 | 認知 | 理解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較差。 |
遲緩兒早療判斷-2 | 語言 | 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較差。 |
遲緩兒早療判斷-3 | 運動 | 大肌肉和小肌肉運動能力較差。 |
遲緩兒早療判斷-4 | 社交和情感 | 與他人互動和情感表達的能力較差。 |
遲緩兒早療判斷-5 | 生活自理能力 | 日常生活技能較差。 |
📌造成發展遲緩的原因
引起發展遲緩兒童之原因很多,大多數成因仍是不明的。
目前能被發現的原因約僅占20%至25%,如:腦細胞分化異常、先天代謝疾病、染色體異常、腦缺氧或缺血、中樞神經感染、腦外傷、遺傳、受虐兒等原因。
造成遲緩原因的類別大致為:
發展遲緩的原因-1 | 環境因素 |
發展遲緩的原因-2 | 社會文化因素 |
發展遲緩的原因-3 | 心理因素 |
發展遲緩的原因-4 | 腦神經疾病 |
發展遲緩的原因-5 | 肌肉系統疾病 |
近年遲緩兒人數變多的原因
▲醫療的進步,特殊疾病的檢測
▲政府的重視,社會對遲緩認知提升協助通報
▲少子化,孩子沒有可效仿兄弟姊妹
▲居住環境小,孩子活動空間不足
▲外出較少刺激不足,太少接觸太陽及大自然
▲現代家長工作忙碌疏於互動
▲現代家長仰賴過多的3C育兒方式
▲現代家長過度的寵愛,自理能力弱
▲疫情口罩寶寶表達能力較差,看不到大人嘴型
以上,都可能會造成現代孩子發展遲緩,但發展遲緩的原因太多太複雜。
當整個社會對於遲緩兒資源需求變多,專業的醫療人員不夠就會造成醫療量能不足。目前,全台各大醫院聯合評估及早療嚴重塞車,光等待評估就要排上6到9個月。
那麼,身為家長我們該了解什麼?可以為遲緩兒做些什麼呢?
📌兒童早期療育的種類
一般說來,大部分的家長對孩子的發展遲緩現象並沒有警覺性,大多是入學後與其他孩子相比才發現,錯失及早療育的機會。
其實若能透過早期療育的介入,可能使兒童的發展遲緩現象減輕,甚至一部分的孩子可以經過早期療育而趕上,減少未來形成身心障礙的可能,或減輕障礙的程度。
早期療育的介入單位
醫療 |
---|
 |
▲疑似遲緩兒可先至大醫院向復健科醫師掛號並等待安排職能課程。
特教 |
---|
 |
▲針對個別需求,提供適合的教育方法及內容,培養健全人格及能力。
家庭 |
---|
 |
▲早療需要多管齊下,而家庭的投入是決定孩子成長的關鍵。
福利 |
---|
 |
▲如果確診為遲緩可出示證明並向早療單位領取補助。
早期療育的單位-1 | 各種醫療復健 |
早期療育的單位-2 | 特殊教育 |
早期療育的單位-3 | 家庭支持 |
早期療育的單位-4 | 福利服務 |
早期療育的服務種類
早期療育服務種類-1 | 心理治療 |
早期療育服務種類-2 | 職能治療 |
早期療育服務種類-3 | 物理治療 |
早期療育服務種類-4 | 語言治療 |
早期療育服務種類-5 | 復健醫學 |
衛服部免費線上早期療育資源
免費線上療育資源-1 | 早期療育線上篩檢 |
免費線上療育資源-2 | 早期療育地方資源 |
免費線上療育資源-3 | 衛生福利部-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 |
免費線上療育資源-4 | 全國85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聯絡資訊 |
📌【結論】等待遲緩評估可以做什麼?
建議若兒童有發展遲緩疑慮,可先在復健科看門診,評估後如判定有發展遲緩,再由醫師轉介早期療育或聯合評估。
由於兒童發展遲緩評估平均要等半年以上甚至更久,等到真正可以接受治療的時間,大腦已經過了黃金治療期,等待的時間對家長來說相當煎熬。
【參考資料】